宁夏体育职业学院发挥体育育人功能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人: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5-20 15:31:55  

宁夏体育职业学院发挥体育育人功能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宁夏体育职业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落实宁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为使命,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为奋力谱写我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体育职业学院力量。

一、强化理论学习和政治担当,夯实民族团结工作的思想政治基础

   (一)狠抓理论武装,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自觉。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集中研讨交流等形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使命责任,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

   (二)压实主体责任,切实发挥党建在民族团结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将民族团结工作全面纳入学院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院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监督检查和工作考核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计划,不断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各项工作落实力度。

   (三)彰显体育特色,培养合格专业人才。深入学习体育总局、国家民委、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体育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意见》,注重培养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育专业人才。

   (四)加强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电显屏、宣传展板、横幅标语等一体联动,形成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不断增强师生民族团结意识。

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生服务管理,夯实民族团结工作的精神情感基础

   (一)学生管理中注重各民族学生相融相嵌。统筹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结合学科专业进行混合分配班级,让学生在思想上同心、学习上同行,做到“班级融合”。将宿舍作为延伸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场所,按照民族、地域分散互嵌的原则进行分配宿舍,做到“住宿融合”。在课堂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等内容,做到“学训融合”。充分发挥社团作用,打破民族、年级及系部界限,做到“社团融合”。利用中华传统节日,积极营造各族学生共学共乐的学习氛围,做到“节日融合”。

   (二)师生交往交流中搭建渠道共通互融。建立《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系部负责人联系优秀青年教师、学生制度》《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制度,常态化开展“七进一交友”和“学生与院领导面对面”活动,主动走进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倾听学生诉求、回应学生关切,各民族师生紧密融合在一起,共同生活在学院大家庭中,亲密交往、和谐共处。

   (三)校园生活中开展各类活动紧密相容。组织党员干部、思政课教师赴北方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中心、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学习交流。通过寒暑假期社会实践、弘扬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筑梦杯”足球比赛、“运动搭起连心桥,党建引领幸福路”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内外活动,促进各族师生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三、发挥体育多元育人功能,夯实民族团结工作的教育实践基础

    作为全区唯一一所体育高职院校,坚持以体立校、以文化人,积极构建系统化育人格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方位、全过程。

   (一)坚持围绕主线,构建协同育人“大格局”。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部署和坚强领导下,各部门联动配合,建立遵循立德树人工作原则,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建立符合体育特色亮点的工作机制,自觉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进班级、进队组、进训练场、进赛事活动。

   (二)坚持思想引领,构建协同育人“大宣传”。强化日常宣传引导,将其作为“大思政”“行走的思政课”重要内容。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通过线上+线下、集中宣讲+专题导学、体育赛事+特色活动等方式,将宣传内容与“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冠军与我同行”交流活动、“小我融入大我 青春献给祖国”主题教育、国旗下的演讲等有机嵌入,深化对“三个离不开”、“四个共同”、“五个认同”等重点阐释,真正做到宣传载体、教育方式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相一致。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基育苗”工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必修课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三)坚持行动引领,构建协同育人“大管理”。教书育人,把好育人关。成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室”,用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教材和指南,明确育人目标、主要内容、课时安排、教学要求等,促进各学段递进衔接、各学科相互支撑。开展“石榴籽一家亲”各项主题活动,通过主题班团队日、国旗下主题演讲,军训期间组织“同上一堂思想课、同唱一首歌、同看一场电影”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家校联动,厚植家国情怀。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一次家访、一次宣传、一段交流、一封家书,着力构建家校联动、协同育人管理服务模式,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

   (四)坚持成果引领,构建协同育人“大实践”。挖掘课堂的“主战场”作用,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安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让学生掌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识,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中华民族自豪感、使命感。用足、用好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等红色资源,组织参观、座谈、交流、观影等一系列体验场景式活动,建好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乡村,积极开展社会生活、体育事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和调查研究,在深化国情、区情、世情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坚持体育特色,构建协同育人“大熔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体育精神”“女排精神”“北京冬奥精神”一体推进,作为教育训练的重要内容。在训练中不断挖掘体育育人中的思政元素,在团队建设、日常训练、特色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激发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毅力,教育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学习、努力训练。不断加强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通过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华民族发展史、国家功勋人物、中华体育精神和体育强国等相关内容,为大学生讲好中华民族故事,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教育内容。

四、注重经验总结提升,夯实民族团结工作的融合发展基础

(一)将体育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结合。在精准把握校园文化资源特色与内涵发展的基础中,将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有机“浸润”。通过体育赛事和活动,深化各族师生对中华体育精神的理解;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学训练,推动各族师生团结共事。还发挥校园文化建设育人功能,系统规划、合理布局校园雕塑、景观建筑,在校内设置凸显中华文化特征的形象标识,增强了各族师生的集体记忆和情感联结。

(二)将党建品牌创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立足学院发展实际,将“训练场上党旗红”党建品牌、“行走的思政课”育人品牌、“开学第一课”教育品牌与“小石榴浸润大团结”特色品牌结合起来,组建“石榴籽”师生宣讲团,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宣传解读;推送“石榴籽”宣传文章、视频、图片,组织红色歌声唱党史、珍贵影像看党史、知识问答学党史、时代新人说党史等活动;成立“石榴籽”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石榴花开校园,籽籽同心向党”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好民族团结宣传,把党建与业务相融入,体育精神与民族精神相融入,教育培养与民族交融相融入。

(三)将传承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提升。学院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我区各族人民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和现实,大力加强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方向,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培养各族学生专业技能,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授项目技能技术的同时,持续开展文化教育引导,将体育文化中培育“精气神”、崇德向善的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

学院将始终坚持体育办学特色,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深化体育精神与民族精神的融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注重培养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善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体育专业人才,为增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基础,为民族团结进步不懈努力。

 

 

 

中共宁夏体育职业学院委员会

2025年5月16日

 


  • 学院纪委监督举报“码上办”

copyright©2018  |  宁夏体育职业学院  |  宁ICP备18001276号-2 |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学院东路360号  |  邮编:750021